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完美强迫症有什么症状-强迫症过于追求完美的解决办法

完美强迫症有什么症状

通常都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动作,或者是特殊的念头方面,会有重复性的强迫要求,完美这个一般指的是一种性格特点,强迫症确实与性格有关系,强迫症是需要治疗的,而性格特点一般不需要治疗。

有强迫症的女生什么性格

1、过分追求完美;

什么都追求完美叫什么癖

什么都要追求完美这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完美主义者是什么

完美主义:与人们所说的强迫症近似,是一种建立在处处不满意、不完美之上的,极度追求完美、毫无瑕疵的想法,是由于处于极端的环境缺乏沟通缺乏安全而形成的。

完美主义被描述为“苛刻的要求” 和“与现实情境相比,要求自己或他人有更高的工作质量”。Burns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 ,包括期待、对事件的解释、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

完美主义者设置并严格坚持不符合实际的高标准,并以是否达到这些标准来判断自我价值。Frost等人认为完美主义是”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而对工作设置过高标准”。

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恐惧导致回避行为,而回避行为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处于警戒和防御中,以避开他所恐惧的事物,因而出现了完美主义的行为成分,如仔细检查、反复考虑、拖延和中途放弃等。

完美主义具有四个核心特征:

1.自我强加的高标准;

2.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

3.较高的自我批评;

4.恐惧失败。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

完美主义就是要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表述是毫无意义的,必须界定其背后的价值判断。 完美主义,最根本,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体两面的这样一对诉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

显然,幼稚与成熟的区别,在于好坏的判定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所谓适应能力的核心也在于此。(这是在病理层面而论的,在愚智层面不同。)

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幼年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

强迫症

完美主义是“强迫症(OCD)发展的必要而不充分的特质”。强迫症认知工作团体认为,完美是强迫症发展的风险因子。

许多强迫症患者要求每件事都完美无瑕、确定无误,以最精确的做每件事,这种完美的缺乏必然提高患者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怀疑行为就是完美结构的成分,显然也是强迫症的成分。

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显著相关。社交焦虑是个体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想给别人留下完美印象的人会体验到更高的社交焦虑。

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与社会取向完美、担忧错误和怀疑行为显著相关,高社会取向完美与各种心理适应问题如强烈的孤独、羞怯、对否定

追求细节完美的人是什么心理

这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心理,凡事总想做得尽善尽美,这是在苛求自己。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在缺爱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到大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反馈多是:只有你做得达到了他们的期望才会得到认可。孩子为了得到认可,就严格自我要求,力求做得更好。久而久之,这种高标准的要求内化为孩子的一种心理习惯,渗透在生活中,孩子不免苛求自己,就像题主说的:“总因细节不如意而闷闷不乐”。

2.从小被家长严格要求。有的家庭经常要求孩子做事情必须达到家长的期望,不然就得重来,或招致家长的严厉批评与惩罚。长久这样孩子形成了求得最好的行为与心理习惯,达不到就自责,闷闷不乐。

3.在应试教育中,追求细节的不出错也训练得孩子求细节完美,得高分,在考试竞争中胜出,考上理想的学校。

4.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加之家长的性格也比较内向,家庭环境和氛围比较有条理、追求生活的精致,容易使孩子凡事注重细节。

凡此种种,孩子形成了在乎细节的个性习惯。这本来是孩子的优势,这样的孩子容易把事情做好,像许多名家,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做事精益求精的品性,才做出杰出的成就。

可是,凡事有个度。如果生活中事事求完美,会为其所累,成为自扰的原因了。那么,就多做纠偏的努力吧!

认同我的观点吗?让我们真诚交流,换个视角看问题,解决遇到的难题,尤其希望能在提升亲子教育能力方面帮到你,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点赞。

强迫症为什么总是想反复确认

强迫体验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比如“门真的锁了吗”,“我是不是真的关了燃气灶开关”,“我忘带钥匙了吗”,这种反复的时不时冒出来的小担心告诉我们,强迫性观念是很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不用过于担心。更不要轻易的的将强迫症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真正的强迫症作为一种病症,患者的这种强迫性观念和行为,变得不可抵挡,是相当痛苦的,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

比如整夜穷思竭虑思考一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儿,又比如;连续两三小时不断的一遍一遍用肥皂洗手;出门后一次又一次返回家里看门窗有没有关好,导致无法出门。

强迫症的发病机理从根本上来说是焦虑症状的一种,是来自于大脑皮层异常导致神经递质受阻后的一种特殊表现。它也是一种强迫意向,是与自身现实意愿相反的意愿的纠缠。

比如想到“和平”,立即想到“战争”,想到“拥护”立即想到“反对”。这是当强迫焦虑情绪来临时,病人为了释放头脑紧张,采取移除焦虑的一种努力。等到平静之后,他们也会认为这些强迫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和非理性的,也很想,但症状来临时又变得难以抑制。

所以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精神症状,与我们相对熟悉的抑郁症,精神症等都有密切关联。如果我们只是偶尔有强迫思维,建议您日常生活中需要强化健康心理的训练。尤其在压力明显的时候,更要格外注意心理卫生,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对于严重的强迫症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就医,这种疾病必须使用药物来进行调整。同时家人朋友也要致力于安抚关心理解患者,帮助患者逐步康复起来。

希望以上文字能够帮助到您,谢谢。

我应该是有强迫症比如出门前反复检查门

您好对于您的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有有些人是因为不放心或者是忘记了有没有锁门所以不能肯定您就一定是强迫症的患者因此建议您先来看看下面的这些症状有没有与您符合的如果出现了下面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一、关门类门窗、水龙头到底有没有关好走到小区门口处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门窗是否锁好于是回去检查;总是怀疑自家的煤气到底有没有关掉……为了确认类似的细节强迫症患者能花上好几个小时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二、咬住一句话不放类就为了一句话或者一句别人无心的点评会从早问到晚纠结不已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三、数窗类有人喜欢数高楼的窗子可是数啊数怎么也数不清于是便觉得很难受力图坚持数到无误为止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四、洗手类反复的洗手洗手时间也过长甚至会要求及监控身边的亲人洗手时间或次数否则就难受不已惴惴不安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五、动作仪式类例如有人走路一定要左脚先起或者叠被子一定要先左手后右手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六、怕病类总担心自己可能得了某中疾病强迫症典型表现之
七、具有强迫个性大都追求完美此类型又可分为学术类、管理类、经济类和学习类

强迫症完美癖怎么治,不能随遇而安怎么办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完美主义一般被称之为强迫型人格,其特点是过分追求完美,精确,容易把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甚至达到纠缠的程度,行为上过分循规蹈矩,拘泥形势,章成次序,甚至连生活细节也力求程序化和仪式化,要求按部就班,由于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对批评又归于敏感,所以遇事总是反复思考,核对,怕出错才取行动,却犹豫不决踌躇不前,即使勉强做出决定,事后唯恐有错,在情绪表现方面,过分克制。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心情总是轻松不下来,由于有以上特点的影响,所以办事效率不高,缺乏灵活应变能力,抓不住机会,事后常会懊恼自责,内心往往紧张与烦恼,甚至充满怨恨,尤其是在生活与工作中受到干扰时,强迫性人格的核心是控制,核心情感是愤怒,所以经常有在自认为安全客体的面前表达愤怒的行为。

对于强迫性人格,一般而言,首先要对本身,有正确的认知,一般采用的是,认知领悟疗法和森田疗法,

1,听其自然法,简单的说,就是任何事情,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就不要去想,也不要对坐做的事情进行评价,可能开始的时候,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的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我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题主说不能随遇而安怎么办?应该是顺其自然法效果不显著,可选择当头棒喝法。

2,当头棒喝法,借助社会亲友资源在,陷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时,借由他人的帮助,从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中走出来,比如强迫思维在睡前有失眠情况。可借有他人帮助走出强迫思维。

强迫性人格的认知障碍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高的不适应的责任感

二,对威胁的评估

三,完美主义

四,思维的至关重要性

五,过分要求控制

六,万事要求确定。

强迫性人格,也有其自身的好处,整洁规律,节俭吝啬,顽固倔强,这是强迫性人格的主要特征。

作为最容易成功的几个人格之一,强迫性人格在会计,音乐家,医生,演奏家等 专业程度要求比较高的职业中,比一般人做的更出色,更成功,甚至可以说,想要在这些行业中成为专家,大师。就需要把人培养成一位有强迫性人格的人。

完美主义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可以做出许多杰出的贡献。

财务,审计,法官,监察,质检,品质管理,精算师,仲裁者,演讲者,老师,导师,医生,组织秩序的制定者,带头遵守秩序的模范,理想原则的捍卫者,优秀规矩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如同型人格,适合去做艺术家

抑郁型人格,适合去做心理治疗师

只要不对自己的生活有过多的影响,那么就不必太在意。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