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谁能给我介绍几个靠谱的兼职副业,不交钱的-投资失败患上焦虑症怎么办

谁能给我介绍几个靠谱的兼职副业,不交钱的

我这刚好有两个,不用交钱,收入还不错的副业,也有人当主业。

第一。游戏推广,做代理啊!推销别人玩游戏,别人充值一百你得五十六十这样,不用交钱,无本生意啊。做的久了,每个月都能有固定的收入,躺着都有钱收,身边有朋友做了两年,都月入过万了,整天啥也不干都有钱入账。

第二。游戏搬砖。这个需要投资月卡钱,选对了游戏,这点月卡根本不是问题。

还有个是聊天,一部手机就可以。

为何2020年开年就爆款基金频现,是什么

开年后基金爆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开年后股票市场持续向好,大家的投资的热情调动起来了;第二,目前投资渠道不多,房市基本冻结,P2P风险太高,银行理财勉强跟上CPI;第三,国家降息趋势明显,后有刺激经济的需要,货币政策比之前适当宽松,很多人为了保值增值的需要投资基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存在知识焦虑

01 为什么说知识焦虑是现代人的通病?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增量呈指数式爆炸,但我们的思维模式远没有高速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

在未知的知识面前,我们就像面对黑暗的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我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侵蚀着我们,令我们身心俱疲。

根据心理学理论,所有焦虑的产生都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与不可控。

“抑郁指向过去,焦虑指向未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对不确定与不可控的事情会恐惧、烦躁、不安,这三种感觉混合起来就是焦虑。

再加上近年来成功学鸡汤的影响,很容易有代入感:成功学中的别人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一定是我努力得不够,我得赶紧行动起来!

事实是,成功学的鸡汤大都是成功人士煲出来的,这类成功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普通人不会深入思考。

只会一腔热血,照做、瞎忙,瞎努力。

一直看不到结果,一直焦虑。

02 如何应对焦虑

首先,认识到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

心理学家叶克斯与杜德逊通过实验也得出,人的工作效能与焦虑情绪呈现出倒U曲线。

换一种说法,人们在适度的焦虑阈值下,更容易发挥出最佳水平。

因此,应该一平常心对待知识焦虑。

其次,不要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不是越努力,就一定能有能力上的提升,也不是照搬成功学的方法,就能获得一定的突破。

而要深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并作1-3年的规划,按照规划一步步给自己定位。

通过学习要达到哪个领域的认知提升,或者是哪项技能的精通,能够为自己带来啥样的价值附加等。

然后,深耕下去。

如此,焦虑就会变得有价值。

90后的焦虑是什么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了解他们的焦虑点,另一个是如何贩卖焦虑。

想要了解90后的焦虑,就需要对他们这个群体做一个定位分析。90后现在大概在20-29岁这个年龄段范围内,主要在上大学或者已经进入职场,这个时候关注的话题多为情感,职场工作,学习,时尚八卦等等。

从这些定位里我们能看出90后对职场,情感会有比较大的需求,根据这个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服务,现在比较火的是知识付费行业,咨询等领域

知识付费:

就是把知识转变成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目标人群。结合最擅长的领域,比如理财,心理,写作,健康等等,将其写成文章,或者录制成音频,视频课程进行售卖。支持的平台也比较多,今日头条的专栏功能就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咨询:

给用户提供自己比较擅长领域的答疑,举个例子,如果你擅长写文章,并且出过多篇10W 爆款文,或者是青云月度作者。那么你可以开通一些咨询平台,给用户提供关于如何写好文章的解答服务,现在很多人把这个当做副业,不过做咨询的前提是你得建立自己的个人IP,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才会有不断的用户前来咨询。

倾听

现在很多90后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公司没有交心的朋友,家人也不理解,所以很多人愿意花钱去找个人聊聊天,去倾诉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技能,你又喜欢倾听别人的吐槽或者听别人的故事,那么可以考虑开个“树洞倾听”,提供倾听吐槽服务。

有搞笑的打油诗吗

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部分人都很风趣幽默,爱开玩笑,骂人不带赃字,写的搞笑诗耐人寻味,令人啼笑皆非。如:

一.明代解晋《春雨》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二.宋代苏轼《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三.宋代苏轼《写给张先80新婚》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唐代李白《戏杜甫诗》

饭顺山上逢杜甫,头戴笠子日桌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5.唐代李白《题黄鹤楼》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亏损近1800亿,爆款基金怎么就不行了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损不见盈。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损尤甚。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损不见盈。

这是投资者对过去两年部分爆款基金的总结。兼具自嘲与无奈的一句调侃,不知勾起多少基金投资者的辛酸往事。

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损尤甚。曾几何时,这些基金引得投资者争相认购,而回看今日,缩水的规模与低于同类基金的业绩使得“爆款”二字显得有些扎眼。

基金公司受访人士分析认为,爆款基金的折戟与市场变化、投资者行为不无关系,而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也是其中并不无辜的雪花。

通常,业内将五日及以内募集完毕,募集规模50亿及以上的新发基金称为爆款基金。

以上述定义为标准,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整体亏损40.24亿元;而2021年新发的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损为124.23亿元。

而将2020年与2021年的新发基金合并来看,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损为164.47亿元,其中2021年利润前十的爆款基金总和为151.93亿元,而利润亏损前十的总和为233.70亿元。

此外,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亏损扩至1627.74亿元。如果将时间线限定在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的亏损为1792.21亿元。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看,基金利润与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密切相关,当基金阶段性业绩不佳时往往基金利润率同样较差。如果统计自2019年至2021年发行的权益类“爆款”基金,截止到2022年6月1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2%,不同基金之间业绩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亏损排名前十的爆款基金表现究竟如何?

以2020年的爆款基金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交银内核驱动”)为例,2020年1月8日,交银内核驱动募集首日,原定半个月募集期的基金便实现“日光”,短短一日,该基金的募集规模已超500亿,而根据招募书,其限额为60亿。

这样的募集表现与当时的拟任基金经理杨浩不无关系。

2017年,交银施罗德旗下的六成混合型基金跑输同类平均水平,加之以管华雨、赵枫为代表的“中流砥柱”相继离开,交银施罗德可谓风雨飘摇。而当时的杨浩在与当年市场风格相悖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跑赢同类基金的佳绩。

2018年,杨浩继续发力,在交银支付双息平衡,用超六成的股票仓位跑出了远超同类基金的成绩。做出成绩的杨浩和王崇、何帅一起被基民称为“交银三剑客”。

2020年,交银内核驱动募集的消息一出,投资者闻风而至。1月8日当天,第三方平台上充满着投资者们的焦虑声音:“买不到?”“哪里可以买到?”“贵公司能不能不进行比例配售?”

而买到的人则是心满意足,其中一位投资者得到配售后写下了“60亿一天卖完,合格号召力,一年后见!”此后,每逢基金波动或出现变化时,该名投资者便会记下这些时刻:“我坚信有回调,等你!”“错过回调,我坚信爬不高,等你”“下周破发也不要紧,重要求稳,以后有成长空间”“等着下半年露肌肉”。

2020年4月,该投资者在某基金平台的交银内核驱动贴吧中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已看到一季度持仓,还行,年底见吧”。

自此,在上述投资者后续更新的基金记录贴中,再也没有出现交银内核驱动的身影。

伴随而来的是基金的规模波动与业绩变脸。

2020年一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为71.53亿元,经过二季度的轻微缩减后,在三季度摇身一变跻身百亿基金的行列。2021年一季度是交银内核驱动的高光时刻,其规模涨至131.67亿元。不过,该基金的百亿规模并未维持太久,2021年三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遭遇腰斩,规模缩至57.51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基金的规模已变为37亿元。

这期间,交银内核驱动的业绩也不及投资者预期。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其年化收益率为-14.73%,而当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8%,在152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461名。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实上,回溯该基金一直以来的业绩表现,2021年2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月10日这天,交银内核驱动的累计收益率一度冲至72.62%,是其成立以来的最佳表现。不料,当月其业绩开始急转直下,累计收益率从60.63%降至56.12%。而从2021年4月中旬起,该基金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再也没能跑赢同类基金的累计平均收益率。

截至2022年6月17日,交银内核驱动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8.1%,在同类的885只基金中排在第796名的位置。

这样的业绩之下,基金究竟还能不能赚钱?从交银内核驱动2020年的年报来看,该基金的利润为32.20亿元。而在2021年的年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利润不仅没能实现正收益,亏损数额甚至高达17.22亿元。此外,在2022年的一季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当期利润仍为负数,亏损数额为-8.84亿元。

业内归因

每逢市场出现爆款基金,某大型券商基金部客户负责人张馨月(化名)便忙得不可开交:客户接二连三的、手机里回不完的消息以及客户看见APP推荐就狂买的操作,一系列的现象都在提醒她“又一个爆款成功了”。

此前,张馨月需要配合基金公司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该产品背后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情况、主打赛道。随后,将产品推荐给风格匹配的客户。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推荐给客户,因为有的客户风格偏稳健,倾向波动小的产品;有的客户偏好高风险,可以接受大的波动,但寻求高收益。”张馨月说。

张馨月还记得2021年某港股相关爆款基金发行前的场景。彼时,张馨月所在的公司观点认为港股已经处于较低点位,建议部分客户长期配置。为了让客户能对该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张馨月便邀请目标客户参加产品的线上路演、约客户下午茶面对面沟通……

眼看发布产品的日期越来越近,张馨月提前一周到两周在朋友圈发布产品即将发新的状态,紧接着便私信客户,提醒其预留好资金,募集当天9点半以后便可以直接申购。

“这种时候都忙坏了,客户争着买,我们自己也抢着申购,生怕落后。更多的是开心,忙就说明有业务,心里美滋滋的。”张馨月回忆道。

张馨月的工作只是“打造”爆款基金中的一环,事实上,基金公司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据受访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爆款基金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其一,市场上涨行情持续演绎一段时间,投资者情绪亢奋,风险偏好较高;

其二,基金产品积累了较好的历史投资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了短期较好的投资体验;

其三,基金公司安排历史业绩突出、市场号召力强的明星基金经理发行产品;

其四,基金公司在销售上全面发力,拥有例如工行、招商、蚂蚁等销售实力极强的主销渠道以及数量很多的辅销渠道,同时在宣传上不计成本,投放地铁、电梯及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广告。

多重因素作用下,爆款产品的诞生自然是也水到渠成。

不过,当爆款基金业绩变脸后,客户经理们的日子也跟着艰难起来。与客户沟通、解释、接受客户的不满或发泄……今年以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想知道,有些基金业绩怎么就不行了。”该负责人说道。

爆款背后

记者就爆款基金的亏损问题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市场情绪高涨、基金销售机构大力推动,这两个因素相互叠加就可能出现基金的“爆款”发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亢奋也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波动加大,在高点发行的“爆款”基金,也可能在后期跌落神坛。

“可以说,爆款基金从亏损的绝对数来看较为惊人,亏损近1800亿与基金公司营销爆款基金有直接关系,客观上助长了投资者追涨杀跌的风气。”一位华南公募人士说道。

上述人士解释道,一是投资本身很难逆人性,即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上涨或较为疯狂的时候进行大量申购,导致后续市场下跌时亏损数额较大,二是基金公司往往也在市场情绪较热时大量发行产品,较少进行足够的投资者教育和适当引导,三是2020和2021年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往往以投资新能源、白酒、医药等板块的赛道股居多,这些板块是2022年以来市场调整的重灾区,普遍亏损较大。

另一位市场人士则坦言:“我们的确也可以把这两年来的亏损部分归因于市场的因素,但这些亏损也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希望投资者还是能多一些信心和忍耐,不要在底部‘割肉’,把账面上的‘浮亏’变成了‘实亏’。”

在两位基金公司受访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力争爆款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公司管理规模,增加市场影响力,但后续如果业绩不达预期,也会带来很大的客户投诉和维护压力。而对投资者来说,对投资者而言,爆款基金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涨了一段时间。“风险是涨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购买了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很有可能买在了市场的相对高点,如果后续市场均值回归出现下跌,有可能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亏损。

“爆款基金的亏损,对行业来说是对行业信誉的创伤,那些亏着钱走了的投资者,再要让他们信任公募基金是很难的;对基金管理人来说,也再次强调了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性,摒弃规模导向和短期激励,把真正为投资者赚到钱,作为公司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动力。”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基金公司人士人亦提到,此前,受制于股东方的考核压力和公司自身行业竞争的需要,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营销的问题。

2022年4月26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关于“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突出厚植行业文化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等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提出了对公募基金限制短线交易收益、“逆向销售”、摒弃“伪创新”等要求。

《意见》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中提到,要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等。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从《意见》来看,公募基金行业也应该在此前提下开展业务,引导投资者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

“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文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基金公司才有了空间去做一些‘逆向销售’的事情,所以过度营销的情况一定会得到扭转。”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体制内年薪15万与副业年入40万有,

体制内工作年薪15万,因为身体原因请病假干了副业,年入40万,现在两者有必须二选一,怎么办?

给你三个方案:

第一,继续留在体制内,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负责交给家人来打理,确保稳定的基础上有一份额外收入,哪怕比以前赚少一点,都是最理想的结果。这次已经无数次提醒大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在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有一个副业是多么的理想。如果你能做到两者兼顾,可以说是人生赢家。现实中其实不乏这样的体制人。

第二,实在无法兼顾,如果不是公务员岗位,而是事业编制人员,可以考虑停薪留职干副业。现在事业单位鼓励在职人员创新创业,允许三年内停薪留职兼职创业。如果你对副业有足够的信心,又没办法两者兼顾,可以尝试用这种去平衡,既保留了公职,又赚了大钱。三年后,如果副业足够稳定,确实足够支撑以后的生活,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可以考虑辞去公职,走上正轨也可以交由家人、朋友、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回去上班,一举两得;如果做得不是特别顺,比以前好不了哪里去,也有转環的空间,回到体制继续上班,其他的放弃或者出售、交由他人管理都可。这样一来不至于在一棵树上掉死,二来也不至于让自己后悔,想当初有机会创业都没抓住机会。

第三,确实有足够勇气,认为副业大有可为,在家庭经济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辞职创业。人生没有那么多假设和如果,认准了的事情有时候太过犹豫、瞻前顾后,未必成得了大事。真正的勇者往往会更坚决、决绝,抱着破釜沉舟的心理,反而会更容易成功。因此,如果你认准了,不妨大胆去干,不要顾虑太多。

综合分析,建议你优先考虑留在体制内,毕竟这更稳定,对未来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怎么最大限度地保留副业,让自己多一份收入,这不是单行线,应该可以有更多选择。确实无法兼得,那么不妨做个了断吧,勇敢一点,选择哪条路就毫不犹豫走下去,只要以后不要后悔就行。

别人兼职自媒体月入数万,而我一直没赚到钱

要有一个学习和坚持。你只管努力其它交给天意,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