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是生理疾病还是心里疾病-怎么预防抑郁症的前兆表现

抑郁症是生理疾病还是心里疾病

我曾经因为小美的病情,专门查过抑郁症相关的治疗。

书上说,抑郁症治疗通常分两大派系:生物精神病学派,俗称“有脑无心”,主张药物治疗;纯心理学派,俗称“有心无脑”,主张通过改善情绪、认知、行为等治疗抑郁症。一般复发3次以上,药物已经不能轻松解决了,医生大多会建议患者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望能重构患者的认知,以达到彻底治愈。

小美是我的大学同学,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察觉出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性格活泼,与人和善,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女孩。她的不一样,在她表白被拒后日渐凸显出来。比如她和你说话的时候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看,反应也会慢半拍。再比如,她能一夜不睡,等在那个男生楼下,只为了和他说说话。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她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幻听了,可她一直在很努力的让自己听清别人说的话,这样才能和自己脑子里的臆想作斗争。可惜当时的我们还太年轻,只是觉得她有点奇怪,便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并没有给予她太多的关注。

后来直到她休学,我才断断续续听说她的消息,听说她父母对她不离不弃,专门停职带她去环游大好河山了,后来她考上了心理学研究生,遇见了很好的室友,逐渐与常人无异。

我有一个朋友得了抑郁症,又不肯吃药,脾气

个人认为,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是自我价值观的严重缺失,一个抑郁症患者他真的连半点快乐的时候都没有吗?在我接触的抑郁症患者包括我自己来看,其实抑郁症患者也是有快乐的时候,只是很短暂。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自我价值观,其实自我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包括抑郁症患者都有,只是拥有的多和少的问题,而抑郁症患者缺失得比较严重而已,当一个人自我价值观完全缺失,基本上就活不了了。自我价值观到底有什么用呢?自我价值观可以对人产生积极作用(西医称之为缺少多巴胺),使人产生动力(而抑郁症患者基本上行动力不足,被人称为懒),根据这条分析,平时的锻炼如果没有自我价值观的支撑,锻炼虽然可以让身体保持健康,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抑郁症问题。

如何才能感知自我价值观呢?举个例:你将路边垃圾放进垃圾桶,这无疑是一件有价值的事,但是你却体会不到这种自我价值,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件事的价值很小,反馈给你的价值感受几乎没有。但是你如果将教师里的垃圾放进垃圾桶,你一定会受到表扬,你会高兴。同样价值的事,对于不同环境所反馈的价值观或大或小,我们高兴程度就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治疗抑郁症或许可以从恢复自我价值观入手,如何让患者正确感受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感受自我价值首先得自己做出有价值的事,只要有做事就会有价值,相对于大的环境价值显得小,相对小的环境就会显得很明显了。比如你帮助一名抑郁症患者相对于整个社会微不足道,但是对于这位抑郁症患者来说就显得十分明显了。

那么究竟做哪些事能让人清楚的体会到自我价值呢?或者说患者缺失了哪部分自我价值观呢?或者怎么样为患者建立新的价值观呢?

我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些参考,让我也能建立和恢复自己的价值观,让我走出抑郁症的折磨,谢谢![玫瑰][玫瑰]

如何陪伴和帮助抑郁症患者

谢邀。抑郁症是慢性心理疾病,是无法通过意识层面上的劝导、安慰起到作用的。与抑郁症病人相处时,无须说任何劝导的话,准则就是:少劝导、多鼓励。心情和情绪,不要因为患者的病而流露出来,在表情上把病人当常人,在心里把病人当病人,告诉患者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帮助其建立恢复的信心,嘱咐按时复诊吃药、锻炼身体。

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祝祖国华诞,展时代风采——健康安徽·大美医者”微视频大赛中,就有关于此类的科普微视频,或许可以解答您的疑问。本片由合肥市第四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的医务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看医务人员如何与患者共同抗争病痛,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抑郁症,如何面对抑郁症。

详情请见:

抑郁症患者如何自控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它正如流感疾病一样,在我们周围群体中肆虐蔓延起来,甚至在三个正常人之中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然而,有的抑郁症患者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拒绝接受医生的科学治疗。

你可知,什么是抑郁症?

与一些心理障碍疾病相比较,抑郁症可以说传播的比较广泛。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郁闷”,它出现的让人措手不及,犹如一个魔鬼正在开始侵袭你的身体,会让你慢慢丧失了生活的乐趣,陷入自责、焦虑、绝望的心境中,从而产生求死的。

生活中,如果这个人原本总是乐观向上,却突然喜欢躲在家里、闷闷不乐,甚至认为自己的前途未来是毫无希望的,有着严重的自我惩罚的想法,觉得自己简直是十足的废物,开始有想死的念头。出现类似症状,就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就医进行检测治疗,这样才是抑郁症的早期康复最佳时间点。抑郁症并不可怕,但如若长时间的拖延治疗导致倾向的话,那就只会加大整个治疗难度。

得了抑郁症,可以怎么做?有病就得治,这是常理。对于抑郁症来说,亦是如此。抑郁症视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大情况,轻中度患者可以先咨询一些心理医生,另外,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还要求医生需结合患者的个人经历、家庭关系等进行一番心理咨询过程。毕竟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是有着决定性的因素的,建议家属朋友要多加陪同患者,一起接受心理干预治疗。

但是,如果病情已发展到重度抑郁症的阶段,基本是已经有倾向的,建议家属朋友们要立即送患者到正规的精神科医院就医,采用合理、科学的药物来稳定病情,争取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如今,“抑郁症”这一词仍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世人依旧对抑郁症患者保有不屑、轻蔑之意。而抑郁症患者本身容易产生自责的心理,如若对自己无法理解的苦难嗤之以鼻,走向绝路的几率则是很大。因此,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放他们一马,请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尽早走出抑郁症的圈子。

关注点赞也是一种鼓励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读者参考,读者不应直接使用该等信息作为任何疾病医疗诊疗、用药和其他使用依据;就疾病医疗诊断及用药等咨询专业医生。

因抑郁休学该干什么

如果孩子因抑郁、焦虑而休学,大致把休学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自我封闭期(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等待被接纳)、控诉满足期(解决内心矛盾和)、修复成长期(自我重建、能力提升)、复学准备期(融入团队、提升心力、找回自信)和复学巩固期(自我实现、精准修复)。

那么家长该怎么面对呢?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当每个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时,对家长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虽然这个很难,虽然你可能因为不理解而感到无比崩溃,整天以泪洗面。但是你能做的还是努力保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同学关系?还是真的生病了?找到原因了才可能对症下“药”。

曾经一位妈妈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冷漠不语的儿子,更无法面对紧闭的房门,整天失控大哭,打算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最后被劝说,冷静了下来。后来她说:“幸亏冷静下来了,孩子最看重的就是被尊重,不敢想象如果当时冲动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也只有保持了冷静才会给孩子一个缓冲期,给彼此间留有沟通交流的余地,待孩子心情平复下来,会把心里的困惑向你求助。记住:遇到困难的孩子正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孩子,做一个值得他信赖的家长吧!

此刻,保持冷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业,而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多学习、多沟通、多求助,且保持一定频率

冷静下来以后多找具有相同经历的家长及专业人士沟通、咨询,这时的你一定是焦虑不安的,每次求助带给你的能量可能只够维持你一段时间,但是每天看着手机不离手、不提学习、黑白颠倒的孩子,你的焦虑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所以保持一定频率的求助或咨询,以便保持冷静和理性思考。

在我遇到的家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家庭,一位是声音甜甜的妈妈,孩子休学近两个月,情绪平稳,没有就医和服药。从开始妈妈自己坚持定期向人求助,她自己也读了很多书,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她还是坚持找人交流,因为她说:“通过声音的传递和自己看书的感觉不一样,这样可以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心和方向。”

另一个家庭是一对儿稍微年长点的夫妇,女儿刚刚停学近一个月,夫妇俩每次都是一起坐在旁,一起参与问答和对话。边讨论边记,讨论过后就去落实。下次再把落实当中出现的问题再拿来讨论。孩子的状态也是越来越稳定。

学习和成长,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希望!

3. 捋清思路、辨别方向,把握治疗原则

青春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大脑正在积极进行重塑。

从幼年到成年,人类的大脑逐渐形成许多回路,成为一个有层次的功能系统,以实现自控、决策和复杂思维等重要行为。通过绘制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图,研究者们发现,人类认知在青少年期间的快速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前额叶皮质(一个复杂的大脑区域,在自我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等脑区的结构-功能耦合的长期发展。冲动控制等执行功能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困难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在这些区域中结构功能耦合的持续发展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前脑,即审慎的主管区域,在二十岁之前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这个年龄段之前的青少年冲动急躁,容易做出比较激进的、轻率的决定。

所以希望家长们面对孩子一些异于平时的一些行为时,要客观对待,慎重定性,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手段。

下面的内容将具体地讲解在每个阶段家长们该怎么对待。

1. 自我封闭期: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等待被接纳

这个时期家长最容易纠结的就是睡眠问题,即黑白颠倒。勉强接受了孩子不去学校,但是期望孩子得保持一个正常的作息规律。晚上不能睡的太晚,早上也不能起的太晚等等,甚至有的家长因为睡眠问题而给孩子吃药。

大家想一想,现在的年轻人,包括白领,如果遇到休息日,有几个晚上早睡的?又有几个是早起的?

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青少年从11岁到18岁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就提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睡眠时间需要9-11个小时,而且晚上11:00之前很难入睡。所以休学在家的孩子一下子从紧张高压的学校生活中逃离出来,内心许多的还没有解决,借助网络暂时逃离一下,随心所欲一下,完全可以理解。虽然晚睡了,但是人家白天就要晚起把缺失的觉补回来了呀!这也很正常呀!家长们无法接受晚睡晚起,是否把不得不接受孩子不去上学也不学习的不满情绪转移到睡眠问题上来了呢?

有些家长因此去找医生开睡眠药给孩子吃,认为孩子有睡眠问题。真正的睡眠问题是不能睡和不会睡,而不是不想睡!大多数孩子是因为不想睡而人为导致了生物节律的紊乱,这种情况还是给孩子一段时间自我调整或寻找合适时机引导孩子逐步改善。所以建议家长就医时要客观描述孩子的状态,切不可带有主观意愿,让孩子被动吃药。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调整不过来,也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太大的影响。关于睡眠,科学家们介绍说:睡眠和睡眠周期有关,和睡眠时间无关。那么什么叫睡眠周期呢?睡眠周期是指人体在入睡后,从浅睡眠—深睡眠—异项睡眠期(也称快速动眼期)的循环。每个循环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在一整晚的睡眠中大概会经历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科学家们表示,在异相睡眠结束后醒来,人的精神会恢复的较好,而在其他阶段醒来就会感到疲劳或没睡够。

但是睡眠和睡眠规律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晚睡晚起,明天又早睡早起,即使你睡够了4-5个睡眠周期也属于熬夜。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你都是坚持晚睡晚起并且保证睡够4-5个睡眠周期,就不算熬夜。

希望家长在了解这些知识以后,再去思考该怎样面对孩子的睡眠问题。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手机了。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来说,他们自出生就际遇互联网的环境,互联网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被称为“网络原住民”。这个词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约翰·帕尔弗里提出的。而相对于80后及以前出生的人,经历过没有网络或前网络时代,被称为网络移民。因此我们家长要理解和接受网络对于孩子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感受,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希望家长们在理解这个“网络原住民”和“网络移民”之后再去想着怎样引导孩子更理智的去运用网络。有了这个理论做基础,就不会产生特别激烈的。

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的去干扰孩子,非要让孩子说出不去上学的理由,而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尽快多方渠道吸取经验,学习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方向。

允许和接纳,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2. 控诉满足期:解决内心矛盾和

这个时期许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为什么总是提起过去那么很久远的事,自己都不记得了,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回忆并抱怨之前父母的种种不是的时候,发生激励争吵,认为总是纠结这些过去的事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往后看。但是殊不知这正是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大好时机。重要的是父母要真诚地道歉,然后就孩子所说的事件给以合理的解释,足够让孩子接受,从此把这个创伤在心底里抹掉并原谅父母,与父母和解。切忌草草了事,这会让孩子又一次感到父母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对父母又一次的失望,对这件事还是在心里耿耿于怀。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中学时偏科,数理化成绩很好,但是语文和英语不好。妈妈为了督促孩子把语文和英语成绩提上来,经常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背课文,可是孩子成绩还是不行,有时妈妈都把课文背下来了,孩子还没背下来呢!于是妈妈一着急就说,你怎么那么笨呢?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产生了自卑心理,但是有时又不服气,还想努力努力,但是妈妈那句评价“你怎么那么笨呢?”,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这时妈妈只盯着孩子的弱势科目了,而把孩子的优势科目:数理化成绩好,当作理所当然的了,从而没有客观评价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同时如果妈妈能多具备一些教育理论,比如多元智能理论就不会对孩子做出这种不客观的评价了。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的。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两项的智力长项,也会存在一两项的智力弱项。

当孩子对这件事控诉妈妈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时,妈妈可以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并告诉孩子妈妈通过学习现在知道了多元智能理论,懂得了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妈妈当时没有客观地评价你,你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放下这个心结了。“认怂”,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孩子会频繁购物。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以前孩子自己的愿望经常被家长忽略,趁机恶补;二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习惯于将孩子跟别家孩子进行比较,导致孩子过于在意外在物质,而忽略了内在成长;三是不当的奖赏也会造成孩子过度关注外在;四是根据荷兰发展心理学家米修·维斯特贝格的研究理论,是孩子在青春期的社会成熟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的正常反应。

这个发展过程有四个阶段比较重要,分别是冲动阶段、自我保护阶段、顺应大流阶段和自我意识阶段,在前两个阶段青少年都存在期望其他人能立刻满足自己所有的愿望和需求,享乐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这时建议家长如果孩子购买在可以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会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感,心情愉悦,有利于病情恢复。但是往往许多家长无法忍受,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家长认为这些是“没用的东西”,即使几百几千元也会觉得贵,但是如果报课外班花几千几万都不会心疼,那是因为家长觉得是“有用的”。甚至把这些钱花在吃药住院上家长也会舍得,因为那是在治病,其实孩子的合理购物需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治病,是治心里的病。

3. 成长修复期:自我重建、能力提升

这个阶段已经从内心充满各种矛盾、纠结中走了出来,孩子大多恢复平静,开始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时期家长要注意的是要放弃“有用论”。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状态好了起来,就又不知不觉陷入以往的“学科大战”中了。这时家长忘记了孩子出现各种状况而休学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错过了上篇文章(青少年因抑郁、焦虑而休学大致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提到的教育周期中的浪漫阶段了。这段时间正是让孩子好好去体验大自然、接触社会、大量阅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来锻炼跟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将支撑孩子的学业能力,甚至将来的就业能力,千万不可忽略掉。

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状态好了,就急忙把孩子送回学校上课,或者临时找一个学校过度一下。就我个人来讲是不太赞成的。因为孩子好不容易有时间可以学一些书本以外知识的机会,应该好好利用、好好享受一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拓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阅历,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同时对于存在抑郁状态的孩子来说,内心都是积压一些创伤的,而这些创伤大多都跟孤独感有关。这种孤独感是内心感受不到被爱和被关注而造成的。所以这个阶段也正好是弥补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儿童所需五种爱的语言”,它包括: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和服务的行动。这五种爱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孩子内心的需求,这将对塑造孩子的性格、社交、价值观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养育过程中家长们可能忽略了这五种爱的语言的输出,或者是输出了但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正好利用这个时期好好补上。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重塑的过程,也是修复的重要过程,切不可有任何的偷懒。有些家长往往寄希望于某个人,花几万块钱,几次就能搞定,这样省掉许多麻烦。这个过程必须有父母亲自完成,因为这是父母跟孩子建立亲密依恋关系,为孩子内心注入力量的过程,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家长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去学,但是实践的过程必须是亲力亲为。

教育研究者曾经发现孩子们身上有一种可称之为资产的东西在发挥作用。资产包括内部资产和外部资产,内部资产是指积极的性格和价值观;外部资产是指外部环境和经历。由此可见,这个过程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尽量利用休学时间丰富一下孩子的内部资产和外部资产,为孩子面对将来的各种挑战打好坚实基础。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学业,而是成长!

4. 复学准备期:融入团队、提升心力、找回自信

1. 提升心力

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即将结束休学再次返回校园,这时需要帮助孩子提升心力,重新建立自信。

一个人做事,首先拼的是体力,其次是脑力,最后是心力。

那么什么是心力呢?所谓心力,简单的理解,是指一个人 面对外界压力、刺激、挫折等各种事情时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它是一个人体力和脑力的基础,并决定了你以什么样的去思考、去行动。

比如不同的人遇到了同一个困难,心力弱小的人会视之为“威胁”,而心力强大的人会视之为“挑战”。

心力包括先天心力和后天心力。先天心力跟家族中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还和每个人天生的体质强弱、敏感性高低有关。先天的心力不是我们可以选择和决定的。而后天的心力则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借助周围的环境和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从碰撞交流中努力吸取并获得的,它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征服和包容。

那么是什么造成孩子的心力较弱呢?一是天生心力弱;二是不当养育造成孩子心力弱。比如:过度养育(溺爱)型和强控制型。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家里人的百依百顺,一旦在外面遇到挫折或者别人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失去理智,变得狂躁或者退缩;在强控制型养育中长大的孩子一般容易被压抑,从小心力就比较弱。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发展自我,更没有和父母沟通的机会,情绪一直没有机会释放,心力也一直提不上来。这种被压抑的状态如果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还没有被改善就很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

心力的提升要循序渐进,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可以经过设计在团队里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大体需要经历碰撞、怀疑、面对、尝试和体验这五个过程。

心力提升的过程就是内心成长的过程。

2. 提升专注力

这个时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专注力问题。有许多孩子在休学后期情绪、心情已经调整的很好了,自己也有学习的意愿,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时最好是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做一些专注力的训练,比如正念练习、专注力游戏以及音乐和声音训练等等。

正念练习是训练专注力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的自制力要求有点高;游戏的专注力训练比较适合小孩子。

音乐和声音训练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青少年,因为可以被动接收且青少年普遍很喜欢音乐。人们都有通过听音乐或歌声来舒缓心情同时获得能量的经历。这是因为声音尤其是高频音通过外耳道、中耳、内耳刺激耳蜗,耳蜗里面有大量的高频受体。最后将这些音乐和声音传递到大脑,打开并增强大脑处理积极奖励的区域(当我们完成某事后带给我们愉悦感)与脑岛(大脑参与关注的皮层区域)的连接,这会让我们专注于完成一件事后感到很满足;同时这些音乐和声音还可以刺激前庭系统,使它发送信号到另一个皮层下区域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也是注意力回路的一部分,它通过阻止大脑与所做主要任务无关的事情来帮忙集中注意力。

耳朵还和迷走神经的感觉通路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打开副交感神经系统,这可以让人平静下来,减缓焦虑。迷走神经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科学家称之为“智能迷走”,它可以让人高度关注、沟通,为学习做准备。

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频率的音乐和声音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感到放松和产生能量,这就需要把其他的频率过滤掉,以减轻耳朵对这些多余音频的吸收和分辨的压力。

所以科学家们称:耳朵是大脑的充电器。

5. 复学巩固期:自我实现、精准修复

家长们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历经重重苦难,甚或是浴火重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自我提升,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出自我,绽放自我。

对于孩子继续保持关注外,一定要定期抽出时间跟孩子“闲”聊,从这些闲聊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储备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具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呢?孩子遇到困惑怎么帮孩子解决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相遇疗法。相遇疗法是徐冉老师于2013年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属于一种非指导性的无为式疗法。是以无为的倾听,照亮生命的流动。它从无为理念中,从王凤仪的性理疗病和王中平的心平健康学中,从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简德林的聚焦取向疗法、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中,从马丁布伯的哲学思想中,都吸取了精华,并独特地以“你”来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

本方法不用说隐私,不用讲道理,依靠天赋的智慧而自我觉悟,依身体的反馈为航标,有效地避开妄想陷阱、意向陷阱,直达深层的错觉,故称“身体知道答案”。

相遇疗法的基本做法

1. 请求当事人回到现量的当下 [根据地]

2. 让当事人浮现出最困扰的事情 [信号]

3. 关注烦恼所引发的身心感受 [心情脚印,身体感受脚印]

4. 无为地友善地关照这种感受,并尝试体会感受内在的“劲” [最为关键的一环]

5. 前后左右关照这个劲 [怎么形成的?想怎么样?害怕什么?渴望什么?需要什么?]

6. 接受那份释然,享受那份自在或平静或融化

7. 用开头的烦恼去检验是否真的过关了

这个疗法初学者需要几次陪伴进行实践和体会慢慢就能掌握要领,学会后既能帮助别人疏导情绪,在跟孩子聊天过程中就把孩子的情绪自然而然地疏导了;也可以自我疗愈,把多年积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淤堵清理出来,让自己内心的爱和美好流动起来。

以上是家有休学孩子的家长最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只要是该放下的放下、该规避的规避、该理解的理解,亲子关系就不会被破坏,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会扬起自信阳光的笑脸,去迎接属于Ta的美好未来。祝福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

自始至终,家长们都要记住一点:不要纠结孩子过去有多么优秀,也不要过于担心孩子未来的前途,只是以当下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主。

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该怎么办

中医里不乏治疗抑郁的方法,如疏肝理气的方剂、针灸里的开四关法等。不过,一项研究给了我治疗抑郁症巨大的启发,也打开了我治疗抑郁症的新思路。

研究发现,运动竟然是治疗抑郁的良方,有氧运动40分钟,可以让轻度的抑郁情绪消失2小时以上。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跳绳等,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可以让腹部有规律地动起来。而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肠蠕动减慢,便秘、腹胀的症状,难道是运动使肠出现了规律的运动而刺激身体发生了什么内在变化?

我在古书中找到了答案。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每条经脉各有病候,而提及症状类似抑郁症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足阳明胃经,《灵枢·经脉》中描述其病候时说:“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意思是说这样的患者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见光,不喜欢热闹嘈杂的环境,就喜欢一个人关上房门,关上窗户,甚至关上灯呆着……这就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而此段最后加了一句“贲响腹胀”,既提示了一个伴随症状,又提示了一个治疗部位。

当我按照古人的描述,在出现“贲响腹胀”的腹部探查寻找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腹部多坚硬如石,按压时多有明显疼痛,这个痛点很深,多在左侧滑肉门穴处。

滑肉门,不是一个临床常用穴,而我坚信,每个穴位都有存在的特殊价值,而这个价值往往与其所在的解剖部位相关,那么滑肉门穴下有什么呢,这里只说说左侧吧,其下是腹壁,再下是大肠,再下是十二指肠,而十二指肠后则是腰两侧的腹交感神经节……

是的,你没有听错,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才会有低落的情绪、胸闷气短的症状、腹胀便秘和怕冷无汗等等现象,而颈、胸、腹各有一个交感神经节,恰恰就是控制机体的一个个开关枢纽,但关键是怎么才能刺激到呢?颈、胸的都不太好刺激,或有危险,唯有腹部,似乎是个突破口。

试试程莘农院士的三才针法吧,针滑肉门,用震颤手法避开大肠,深至地部,再施以震颤催气针法,刺激十二指肠蠕动,并间接刺激腹交感兴奋。

抑郁症一般会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状,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所以一个人长期抑郁,主要伤害的脏腑是肝,其次也会波及到心、脾、肾。

肝具有疏泄的作用,只有保持肝的疏通、舒畅、条达,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肝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的疏泄作用失常或者情绪抑郁不舒,就会引起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或腹痛呕吐,失常,舌苔薄腻,脉弦。

抑郁

01 / 疏肝解郁——开四关

四关,指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和双脚对应位置处的太冲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按之有助舒畅心情,舒缓抑郁或发怒的情绪。

合谷配太冲,其疏肝解郁功效更强,且还能行气活血,和胃降逆,有定志安眠之效。二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可以治疗气机不畅之病,包括气机不畅、不通而痛的各类痛症;气机郁阻、焦虑抑郁的各类精神疾病。

太冲,在足背部,第1、2趾间,趾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背动脉搏动处。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位于1、2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穴位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一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

四穴交替操作至情绪缓和为止,坚持一周左右,即可感到心情舒畅。点揉太冲穴不方便时,仅点揉合谷穴亦可缓解症状。

02 / 摆脱焦虑放轻松,穴位劳宫加中冲

很多人感觉自己特别焦虑,白天总感觉胸闷、出汗、心慌、坐立不安,晚上躺在床上还忍不住想工作上的事情,一想就睡不着觉,就算睡着了也会做很多梦……

焦虑与抑郁一样,都是属于中医学情志病的范畴。焦虑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

焦虑伤心。心是君主之官,其位在上,五行属火,火的特性是向上升的,所以当一个人思虑过度、过多的时候,就容易导致心火亢盛。治疗焦虑应从清心火入手。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刺激该穴可泄心火,达到镇静安神、健脑益智的目的。

摊开手掌,中指自然弯曲,中指点在手心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将拇指指尖垂直立于掌心劳宫的位置,食、中两指立于掌背对应侧,点按时,拇指要垂直向下用力,前后一样,然后拇指向内侧抠按,会有酸麻的感觉。每天不拘次数地点按,每次约2分钟,长期坚持,就能抑制你过于亢进的心火。

此外,还可以配合在中冲刺血,加强泻心火的作用。中冲也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

通过在中冲穴刺血,可以有效地清泻心火,改善焦虑的状态。

中冲穴

快速取穴:仰掌,微屈指,在手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处在抑郁症、焦虑症的情况下,最简单有效的

您好,我是一个身患抑郁症多年的人,对于抑郁症给人带来的痛苦有深切的体会。

抑郁症,抑,压抑,郁,不良情绪。抑郁就是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抑郁症。这样看来抑郁症就是心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医。

您问如何快速简单的走出抑郁症,那我告诉你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就是当你自己看开了时候,可以走出自己的心结的时候,平静的接受生活的一切,接纳自身的不足。

你要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我们能拥有的就是现在。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谁也无法我们剥夺我们生活的乐趣,哪怕上帝也不可以,只有我们自己。

没事多给自己内心对话,把我们的眼光从外界转移到自己的内心来,问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伤心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你已经很坚强了,那么多人都死了,可你却依旧坚强的活着,你很棒的。

辅助疗法:去专业正规的医院寻找专业的医生咨询治疗。吃药。

每天做运动。 冥想。 多吃水果尤其香蕉。 找身边值得信任的人倾诉。 多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好的。

没有人可以剥夺我们生活的乐趣,哪怕上帝也不能,唯有我们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有抑郁症,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首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结构去治疗。

其次,抑郁症有潜伏期和发病期,在潜伏期内,还是多给予关怀和理解,在发病期要配合医院的治疗。

再次,重度抑郁症是存在倾向的,一定要做好看管。

最后,要千万防止对抑郁症患者的不理解,抑郁症发作绝对不是精神、情感脆弱,而能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坚强。

对于抑郁症朋友,要多表示理解,虽然他的意愿下降非常强烈,但是还是尽量让他诉说,给予他理解。

现在我16周岁了出现了很多抑郁症的症状,

这样症状持续有多长时间了,觉察一下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发什么事?有具体的事件导致的吗?例如,学习压力,还是跟同学关系问题?

把导致情绪的具体事件一一列出来,并列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征求其他人对事情看法,看看他们看法跟自己看法是否一样。换个角度看问题。

如果自己还是无法缓解情绪,可以跟父母沟通,带你上医院心理科看看。

你也不用对症状过于担心,心理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可以恢复过来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